当前位置:首页 > 无线充电 >第一款无线充电,第一款无线充电手机是哪个

第一款无线充电,第一款无线充电手机是哪个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第一款无线充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第一款无线充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类第一次收到无线电波是什么内容,不可能是人类自己发的吧?


1886年11月,海因里希·赫兹成为第一个发射和接收人造无线电波的人。 他的研究只专注于发现1864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是正确的。 赫兹第一次认真考虑证明麦克斯韦理论是在1879年,当时他是柏林的一名22岁学生,这似乎太难了,无论如何,他想集中精力完成博士学位。

第一款无线充电,第一款无线充电手机是哪个

1883年,在获得第一份讲课工作后,他重新审视了麦克斯韦理论。他写了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论文,对理论进行了数学改造。 1885年,他搬到卡尔斯鲁厄大学担任实验物理学的正教授。现在他认为寻找证明麦克斯韦理论的方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1886年10月,赫兹看到了电火花,引发了一系列最终将改变世界的想法。 赫兹一直在向学生演示一种叫做里斯螺旋的电器。螺旋通过一种叫做磁感应的过程产生电火花,火花在电路间隙之间飞舞。 赫兹被电火花迷住了。 他开始用一种叫做感应线圈的电气设备产生它们。(汽车的火花塞由感应线圈供电。感应线圈将来自汽车电池的低压直流电转换成高压交流电。这种电流以火花的形式定期穿过一个小的气隙——也就是说,你有一个火花塞。)

赫兹摆弄了一下这个装置,把一个次级火花隙连接到现有的火花隙上。 他用感应线圈产生高压交流电,在主火花隙定期产生一系列火花。 赫兹发现,当火花飞过主间隙时,火花通常也会飞过次间隙,赫兹称这些为侧面火花。 赫兹做了更多的实验,发现主间隙的火花正在产生美丽规则的电波,其行为是可以预测的。 他想象电波来回移动,在电线内产生驻波。 换句话说,他认为电路在其自然共振频率下像音叉一样振动。他认为他现在有一个谐振回路。

当然,在赫兹的电路中,振动不是声音,而是电荷的振动。 值得记住的是,产生电磁波实际上并不需要共振——只要电荷加速,电磁波就会产生。 谐振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接收器与发射器具有相同的谐振频率,则输入电磁波对其影响会更大。 赫兹意识到电振动的频率以及因此产生的谐振是由被称为电感和电容的电特性决定的,所以他更仔细地观察了电路中的这些因素。 他发现一种叫做自我感应的现象正在电线中发生。这让他推断出电振动的频率非常高。 赫兹决定断开主火花电路和侧火花电路之间的硬线连接。 他还安排了主电路的电容和电感,使其谐振频率为每秒1亿次。今天我们将这个振动频率写成100 MHz。(频率的单位当然是赫兹,以海因里希·赫兹的名字命名。)

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主电路将辐射波长约为一米的电磁波。 1886年11月,赫兹组装了他的火花隙发射器,他希望它能发射电磁波。 赫兹的火花隙发射器。两端是两个直径30厘米的中空锌球,相距3米。这些充当电容器。2 mm粗的铜线从球体延伸到中间,中间有火花隙。今天,我们将这个振荡器描述为半波偶极天线。 对于他的接收器,他使用了一段长方形的铜线,其尺寸为120厘米×80厘米。这根电线有自己的火花隙。 赫兹在变送器的中央火花隙施加高压交流电,产生火花。 火花在铜线内引起了强烈的电流脉冲,并引向锌球。

正如麦克斯韦所预测的,振荡电荷产生电磁波——无线电波以光速在电线周围的空气中传播。 赫兹用他的铜线接收器探测到了电波——火花跳过了火花隙,尽管火花隙离发射器有1.5米远。这些火花是由发射器发出的电磁波在接收器中产生强烈的电振动引起的。 这是一次实验性的胜利。赫兹已经产生并探测到无线电波。 然而奇怪的是,他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巨大重要性。

"我认为我发现的无线电波不会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 海因里希·赫兹,1890年 。

事实上,赫兹的无线电波将很快改变世界。到1896年,古格里莫·马可尼获得了无线通信专利。到1901年,他已经完成了从英国到加拿大横跨大西洋的无线传输。 到20世纪初,有技术头脑的人正在家里制造他们自己的火花发射器。1917年,就连儿童也参与了这项活动,并在一本为男孩编写的工艺书中得到了建造发射机的指导。

到20世纪20年代末,大多数无线电发射机使用真空管而不是火花来产生无线电波。然后真空管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晶体管。 科学家和工程师继续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快速创新。无线电、电视、卫星通信、移动电话、雷达和许多其他发明和小玩意使赫兹的发现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充电的原理是什么?

现在主流的无线充电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电磁感应式,比如像手机的无线充电。另一种是谐振式,即磁场共振。它们的无线充电原理都很容易理解,详细说明请看下面。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的本质就是磁生电,和变压器原理一样,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内置有线圈,当两端贴近时,发送端线圈通入高频交流电,会在接收端感应出同样频率的电动势来,然后通过整流滤波之后给受电端充电。

此种充电方式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收发两端要固定好位置才可以充电,以保证产生的磁场磁力线垂直切割,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充电效率。虽然省去了暴露的有线充电口,但还是不太方便。

谐振式无线充电(磁共振)

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原理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就好比我们中学物理课上的音叉,当敲动一方音叉的时候,另一个距离比较近的音叉也会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就是声音的共振原理。这种无线充电原理和它一样,只不过是磁场的共振,通过在两端的线圈上加入电容来组成LC谐振电路,当送电端谐振电路以一定的频率振荡时,受电端的谐振电路也会产生同样的频率振荡,以产生感应电动势,经过整流滤波之后进行充电,电能就这样被双方共振的方式传递转移了。

这种无线充电方式要比上一种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无需固定位置即可实现充电,充电距离也得到一定得延长,并且容易实现对多台设备同时充电,所以这种技术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无线充电方式。

看完上文之后,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不用谢我,记得点赞👍哦!

所谓无线充电的就是不用任何导线连接,通过电磁场与电磁波进行电能传输的一种技术,“无线输电”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找到了“抓住”电磁波的方法,也就是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把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传输能量。

无线充电的原理与变压器非常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其线圈的原边与副边是分离的,没有物理的连接接触。当发送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这时候电流将会在周围形成一个交变的磁场。电能与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作周期性变化,然后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电磁波的产生必须要有电磁振荡装置,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则向外发射的电磁波的能力越强。

在接收线圈中磁通量的高频变化就会使得接收绕组产生一定幅值的高频感应电动势,所感应出的电动势也是有一定的电压的,然后经过整流、滤波、稳压等一系列处理就会得到一定具有驱动能力的直流电。当充电时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被充电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充电设备上,当供电线圈装上后,受电线圈即可接受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因此,我们知道无线充电器的原理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电能的传递。目前这种无线充电方式只用在小功率充电装置上,比如无线充电手机装置,小功率汽车模型等。对于大功率的充电装置还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攻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原理的解释,欢迎朋友们参与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一款无线充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第一款无线充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